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 题:助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深入解读《国家公路网规划》
新华社记者叶昊鸣
到2035年,我国国家公路网总规模将达到46.1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将覆盖所有城区人口10万以上的市县,普通国道将对25条国家旅游风景道实现全覆盖……近期公布的《国家公路网规划》对新时期我国国家公路发展作出了中长期专项规划。
有效完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助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在25日举行的专题发布会上对《国家公路网规划》进行深入解读。
助力国家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
“规划的布局总体思路是‘用足存量,做优增量’,对于新增路线更加注重精准和有效供给。”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王松波说。
在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王松波表示,规划一方面从强化城市群核心城市间交通联系、支撑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对国家公路网进行“补强”,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公路对中小城市和县城的连接覆盖。“新增了泉州至梅州、抚州至吉安等路线,将国家高速公路覆盖范围拓展到了所有城区人口10万以上的市县。”
为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元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规划重点新增了一批普通国道路线,加强了对重要景区和交通枢纽的连接。如通过新增呼伦贝尔至罕达盖、钦州至崇左等路线,实现了普通国道对25条国家旅游风景道的全覆盖。
对甘其毛都、策克等重要口岸新增国家高速公路连通;新增奎屯至库车高速公路以建成沟通新疆天山南北的全天候便捷通道……规划从支撑全面开放新格局、增强国家安全保障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布局。
王松波表示,路网建成后,我国将实现全国所有市县15分钟上普通国道,地级行政中心和城区人口10万以上市县30分钟上国家高速公路,国家高速公路连接全国所有边境口岸县市、普通国道连接全国所有沿边公路口岸,连接包括74个重要港口、106个铁路枢纽、453个民航运输机场在内的全国所有重要交通枢纽。
画好全国交通地图这幅画
如果把全国交通地图比作一幅画,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而西部“留白”则较大。
将新疆4条路线调增为国家高速公路,15条路线调增为普通国道,部分既有线路进行延长,干线路网布局进行优化完善……
“这些对于解决我区路网‘留白’问题,促进我区公路联网、补网、强链,提升网络效益具有重大意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艾山江·艾合买提表示,规划对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枢纽中心建设,主动服务乡村振兴、军民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旅游兴疆等国家及自治区重大战略等起到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
除了为西部地区解决“留白”问题,规划也对东部地区实现区域公路网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部署。
“本次《国家公路网规划》正式发布,浙江省国家高速公路由18条增加至22条,普通国道由15条增加至19条,总规划里程超过10000公里。”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汪东杰表示,这为浙江省进一步画好交通“工笔画”,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松波表示,统筹考虑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异和阶段特征,重点考虑支撑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着重考虑推动特殊类型地区补短板,规划结合国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的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对国家公路网布局进行了优化和完善。
推动国家公路高质量发展
“2021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528万公里,路网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特别是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但综合考虑人口和面积等因素后,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石良清表示,未来我国公路网仍需要保持稳定适度的超前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
围绕高水平打造“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强化主要城市群之间的主通道能力;围绕支撑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重点补强一批城市群内城际通道,增设都市圈环线,同时强化国家公路对重要交通枢纽的连接;围绕推动融合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新增一批联络线,加强对国家重要旅游景区、陆路边境口岸、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的连接……规划在路网布局方面,加强了与其他运输方式和相关产业的融合,着力提升路网系统韧性和可靠性。
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规划的衔接协调,更好服务支撑城市群发展、城市空间拓展,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和运营管理水平;依法依规避让各类生态保护区域、环境敏感区域、城乡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域,注重为新能源车辆等新装备、新技术、新设施应用提供更好的环境……规划对国家公路集约高效和绿色智能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通过优化一批、新增一批、扩能一批国家公路路线,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现代化公路交通运输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王松波说。
北京伊志律师事务所是经司法局批准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是一家在民事诉讼、房产纠纷、交通事故、刑事辩护、知识产权、企业法顾等领域颇具规模及成就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伊志律师事务所拥有众多知名律师及专业人员。其中,多名律师毕业于国内外知名的法学院校。